查看原文
其他

不用“据悉、据了解、据报道”,就不会写稿了?

李磊 传媒茶话会
2024-09-22
点击下方名片,关注我们↓↓↓
 
据悉、据了解、据报道……“据”式表达,已经成为很多媒体人写稿的标配,有时也被用在新闻标题里。

翻一下最近几天主流媒体的新闻,不乏这样的案例。



“据”做介词,有“按照、依据、根据”的意思。据报道、据了解、据悉,均用于引述别人的话或者报道,表示所说的内容是根据可靠的消息或者情况所得知的。

如果交代了确切的信源,“据”式表达完全没问题。

比如,据记者从××了解,据××媒体报道。

但一些报道,“据” 字的前后,均没有明确点出消息来源,据悉,“悉”自何处?据了解,谁了解、向谁“了解” ?据报道,据哪家媒体“报道” ?在文章中完全看不到。

没有明确点出信源的“据”式表达,看似有“据”,实则无“据”,传递的是无效信息。

比如下面这则报道——


文章一开头,没有交代任何信源,上来就是据报道……

谁报道的、什么时候报道的,这些关键信息没有写。没头没尾的新闻,让读者看完一头雾水,给人的感觉像是“路边社”小道消息。

这样的新闻,很难让读者信服。如果经常搞这种报道,媒体的权威性就会丧失。

相比而言,同样一则新闻,下面这篇的处理方式就更为严谨——


文章不仅交代了信源,也交代了时间要素,更符合新闻规范。

更需指出的是,如今,据悉、据了解、据报道,也成了一些记者、编辑写稿的标配。甚至,错把“据”式表达当起承转合的连接词使用。

就像一些人不用“然后”,就不知道咋说话一样,不用“据”式表达,就不会写文章。

但实际上,不用这些词语,丝毫不影响文意。加上就是多余。

比如下面这篇文章,通篇只有五段,就有3处“据报道”。


文章在第一段,交代了据经济观察报报道,后面几处“据报道”,完全可以不要。

当然,有时稿件出于保护匿名信源的目的,隐去了其真实身份。

但是,其表述也不应该以“据悉、据了解”来代替。不点明其真实身份,代之以比较具体的身份信息描述来代替,或许更严谨。

比如,写成一位接近××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、××行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、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讲到等。

类似以下几则新闻报道中,对匿名信源的描述——


这样的表述,相比“据”式表达,更具真实性。

大体来说,“据”式表达的乱用、滥用,有两个方面的原因:

一是,新媒体时代,一些媒体为了抢时效、第一时间发稿,忽视了对信源的核实,或者抱着一种“吃鸡蛋没必要知道哪只母鸡下的”的心理,认为相比新闻内容,信源是次要的,即使知道准确的信源,也选择模糊处理。

二是,长期以来,据悉、据了解、据报道,已成为一些媒体写稿的固定搭配,甚至成为行业约定俗成的万能表达。“你用、我用、大家用”,用的人多了,就习以为常,不觉得有问题。

滥用“据”式表达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
首先,真实是新闻的生命,信源真实是新闻真实的起点。缺乏真实、权威出处的新闻,其真实性会大打折扣,甚至有时候就是假新闻。对信源真实性、准确的忽视,会损害媒体的权威性、公信力。

今年2月,网红炮制的“秦朗丢寒假作业”事件,被证明是编造的假新闻。一些媒体为了流量,未经核实就报道,最后“翻车”了。

其次,随便用据悉、据了解、据报道,表达不够准确、精炼,也反映了新闻写作、编辑态度的不严谨、不规范,会让受众对媒体的专业能力产生怀疑。

如何避免“据”式表达的滥用?

一是,在信源上坚持严谨作风,不能弄虚作假、道听途说。转载的稿件,也多一份求证,要多方核实信源,不能当搬运工,在信源上打哈哈,一“据”了之!

二是,记者、编辑不应在信源上“惜字如金”,一定要交代清楚信源,多几个字,就多了几分真实。

三是,在新闻写作上又要“惜墨如金”,文章力求简洁、明了,在不影响意思的前提下,少用、不用“据”式表达,少制造一些“废话文学”。

动辄据了解、据悉、据报道的写作套路也该改改了!

编:刘娟

撰稿 编辑:李磊

校对:李媛、毛洁

  END  


往期推荐

刘灿国:媒体应有稳定价值观,才能受尊重

最高援助金达30万的媒体人援助项目,你们单位有需要的不?

事关记者证换发!“学习强国”学习平台新闻记者网络培训课程正式上线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传媒茶话会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